以心理學研究建構我國指認證據的評價方式

研究成果: Article同行評審

摘要

長久以來我們一直都知道證人的記憶會隨著時間經過而逐漸模糊,因此就算證人沒有故意說謊或隱匿,證人的指認都是不完全可信的。然而,會影響證人指認正確性的要素絕不只是時間而已。過去 30 年間,以心理學為主的社會科學針對此領域的相關研究已經漸趨成熟,本文的目的即在於介紹這些心理學上的研究成果,並且透過這些成果評析美國與我國對於指認證據的評價模式。
在結構上,本文共分為六部分,在前言以後,本文於第貳部分處理的是指認證據可信性在刑事訴訟法中之定位,第參部分介紹的是心理學針對證人記憶以及指認程序的相關研究發現。第肆部分討論的是應如何透過第參部分心理學上之發現規範偵查人員之行為。第伍部份討論美國法上之規範及我國實務應如何審查指認證據。最後為結論。
貢獻的翻譯標題Assessing Eyewitness Identification Evidence in Taiwan: A 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
原文???core.languages.zh_TW???
頁(從 - 到)279-326
頁數31
期刊中研院法學期刊
發行號13
出版狀態Published - 9月 2013

Keywords

  • 記憶
  • 證人指認
  • 證據法
  • 心理學

指紋

深入研究「以心理學研究建構我國指認證據的評價方式」主題。共同形成了獨特的指紋。

引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