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智障者居住服務探討-型態、規模、對象與變遷

研究成果: Article

摘要

本研究在探討我國智障者居住服務型態、規模、服務對象與變遷。次級資料分析五次全國身心障礙福利機構評鑑及內政部最新書面資料,並郵寄問卷收集2003年智障者住宿服務機構第一手資料。研究發現歷年提供智障者住宿機構占身心障礙福利機構總數三至四成,智障者使用「住宿養護」服務者占全智障者5%至7%。依據身心障礙者保護法我國「住宿機構」分兩種:「全日型住宿」及「夜間型」(社區家園或團體家庭),八成五為私立。七成受訪機構自稱「教養院」或「重殘養護」,二成稱「社區家園」、「社區家庭」;六成機構以「院生」稱住民。智障「住宿機構」住民中被診斷為智障者六成餘,其他為自閉、多重、唐氏、精障,被診斷極重度和重度障礙程度者占八成餘,近兩成住民為18歲以下兒童少年,60歲以上者占近3%;住民平均居住時間6.2年,最長41年。1952年第一個私立機構立案,1990年時有小到4人服務量,最大為2001年450人。立案智障「住宿機構」數和服務人數呈成長趨勢,成長最快為1990年代;晚近亦呈快速成長;30人以下規模者增加三倍多,床位大小亦趨小型化,就最新資料(2003年6月),除100床以上總數(占19.8%)有下降外,其餘之規模皆在增加中,包括50至100床者;16床以上者占八成五。
貢獻的翻譯標題Residential Services for People with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in Taiwan: Types, Size, Users and Change
原文???core.languages.zh_TW???
頁(從 - 到)34-75
期刊台灣社會工作學刊
發行號4
DOIs
出版狀態Published - 7月 2005

指紋

深入研究「台灣智障者居住服務探討-型態、規模、對象與變遷」主題。共同形成了獨特的指紋。

引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