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地區未來二十年物理治療人力供需推估研究:第一部份—物理治療人員生產力現況調查

研究成果: Article

摘要

背景與目的:本研究為重新「推估未來二十年物理治療人力供需情形」的第一部份,旨在調查台灣地區目前物理治療師與物理治療生的生產力,尤其是針對目前物理治療較為人知的四大專科(神經、骨科、小兒及心肺)生產力現況,並試圖瞭解是否有因為物理治療人員性別、年齡、學歷、工作資歷、醫院層級、地理位置之不同而造成生產力的差別。方法:問卷寄發參考物理治療學、公會之會員通訊錄,在核對、刪除重複之名單後,共寄發物理治療師問卷2466份,治療生問卷1117份。問卷內容包含基本資料與目前臨床工作情形,問卷調查時間為91年9月至12月。結果:共回收764 份有效物理治療師問卷與269份有效物理治療生問卷。若以每位治療師每天工作8小時來算,不分科的平均生產力為21.39人次,常見的四大物理治療專科每日(假設工作8小時)之生產力為:神經科病患為19.72±9.50人次,骨科、運動傷害病患則為24.98±11.07人次,小兒病患則為15.55±8.75人次,而心肺、呼吸循環病患則為21.42±10.63人次。而物理治療師的特質對生產力的影響來說,醫院層級與性別對不分科的生產力方面有統計上的差異;治療師的年齡、教育程度、工作年資與醫院層級均對神經科的生產力有統計上的差異;治療師年齡、教育程度、醫院層級均對小兒科的生產力有統計上的差異;治療師的各項特質對骨科與心肺生產力均無顯著關連性。每位治療生每日不分科平均生產力為29.75人次,神經科病患為22.29±11.09人次,骨科、運動傷害病患則為35.07±41.26人次,小兒病患則為19.48±9.23人次,而心肺、呼吸循環病患則為19.55±14.78人次。而物理治療生的特質對生產力的影響來說,只有教育程度對骨科運動傷害生產力有統計上的差異,其餘特質對任何生產力均無影響。結論:本研究將目前物理治療職業人員的特質與生產力間的現況,做一概括的描述,之後會有一系列的文章,來說明未來二十年台灣物理治療供給與需求的成長。
貢獻的翻譯標題Projection of Supply and Demand of the Physical Therapy Manpower in Taiwan for the Next Twenty Years: Part I. Current Status and Productivity of Physical Therapists and Physical Therapist Assistants
原文???core.languages.zh_TW???
頁(從 - 到)281-292
頁數12
期刊物理治療
29
發行號5
出版狀態Published - 10月 2004

Keywords

  • 生產力
  • 人力供需
  • 人力現況

指紋

深入研究「台灣地區未來二十年物理治療人力供需推估研究:第一部份—物理治療人員生產力現況調查」主題。共同形成了獨特的指紋。

引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