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北埔和峨眉鄉位於中港溪支流的峨眉溪流域,開發時間相當,由於地理相鄰,從樟腦開採、水旱田稻作、到茶葉種植和製作產銷,呈現類似的產業經濟發展軌跡。然而隨著茶葉產銷市場和制度條件的變遷,戰後峨眉鄉茶葉產量超過北埔鄉的趨勢逐漸定型,尤其頂級烏龍茶「東方美人茶」的製作產量,遠超越北埔的「膨風茶」,至於北埔則以老街為中心發展出文化觀光的產業特色。本文透過北埔和峨眉兩地產業經濟發展的歷史比較,對照出兩地茶產體制因著貿易市場圈範圍和層級的變遷、以及國家政策的推動或法令的限制,所構成分工關係的變化,超越單一作物生產商品鏈的分析視野,從雙種作物的互補關係,指出峨眉地區的柑橘產業,補充技術熟練茶工在茶產季節之外的工作機會和收入,從而得以供應「東方美人茶」生產關鍵的勞動力與維持薪資水準,構成峨眉地區當前的產業特色,並透過北埔的地方文化觀光經濟,作為「東方美人茶」重要的銷售管道。
貢獻的翻譯標題 | The Tea Production Regime of Beipu and Emei |
---|---|
原文 | ???core.languages.zh_TW??? |
頁(從 - 到) | 69-108 |
頁數 | 40 |
期刊 | 客家研究 |
卷 | 6 |
發行號 | 1 |
出版狀態 | Published - 31 1月 20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