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籃球比賽中,球員出手位置代表著其場上進攻的空間結構,因此本研究利用主成分分析(PCA),依據投籃區域和得分區域去定義勝、敗隊之進攻空間結構與探討之間的差異。方法:以2012 至2014 年UBA 公開組一級賽事為分析對象,記錄了32場賽事5,296 次出手。依進攻區域將球場劃分為五區 (A1:禁區、A2:高位兩分球區、A3:低位兩分球區、A4:高位三分球區、A5:低位三分球區),兩位觀察者間和觀察者內的Cohen’s Kappa 信度分別為0.78 和0.9,勝、敗隊各出手區域與得分區域統計數據結果,透過主成分分析方法來探討其空間結構進攻型態與得分模式。結果:一、主要出手方面,勝、敗隊在禁區與三分區域組合上有相似的進攻型態,差異點則在於次要進攻型態,中距離區域的應用。二、主要得分方面,勝、敗隊也有相似的得分結構,均以禁區結合高位三分區域為主要得分模式。三、進攻型態與得分模式關聯性方面,勝隊得分區域是由不同獨立進攻型態所形成的結果,其型態間並不存在互補關係。而敗隊得分區域是由同一進攻型態反應結果,進攻型態區域間彼此存在互補關係,因此在得分區域分布上產生侷限性。結論:勝隊與敗隊在主要進攻結構上,顯示相似的出手與得分區域的分布,但在進攻區域間應用的組合勝隊較敗隊具靈活與效率。
貢獻的翻譯標題 | The Application of Spatial Information in Basketball Offensive Structure |
---|---|
原文 | ???core.languages.zh_TW??? |
頁(從 - 到) | 57-68 |
頁數 | 12 |
期刊 | 運動教練科學 |
卷 | 47 |
DOIs | |
出版狀態 | Published - 1 9月 2017 |
Keywords
- 出手區域
- 得分區域
- 主成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