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專案
機構檔案
organization profile
大學部的教育目標,在於培養廣泛具人文與社會科學素養的同學,並以「族群」作為具體可挖掘知識的場域。我們以社會科學和人文學的學科方法,以台灣的族群現象為起點,探索「國家」「族群」與「地方」在全球化的位置,企圖理解如何在當代的時空,實踐「在地」的知識。這正是當代社會最核心最迫切的命題,也是全球化下政治倫理的張力所在。
人社系的基礎訓練正是引導同學透過這個張力,理解台灣在全球化的位置,也提供同學理解「自我位置」的參考架構。因此在基礎的學術訓練之後,有進階的應用和研究學程的銜接,即「文化產業學程」和「族群文化學程」。基礎學程提供同學探索全球化下,具備完整的社會圖像和自我觀照的能力。而進階的文化產業學程則期待同學以此基礎,培養文化的產業創新與開發的能力。本系的文化產業不以媒材創造為限,並進一步具有在新的全球脈絡下以地方和族群為利基,經營開發的能力。當代的文化產業經營必須具備脈絡化、群體經營、制度鑲嵌的能力。人社系試圖透過文化產業學程培養這樣的經營和創新能力。
族群文化學程則是提供進階研究的管道和族群文化碩士班銜接。族群文化學程和研究並非限於族群議題,而是透過族群的文化、政治與經濟位置,理解全球化結構的時空延展力及其侷限,並進一步反思當代的社會議題。
本所著重理解族群認同的進步與前瞻性,認為族群研究不只是抽象理論建構,更應該檢視族群建構的政治與經濟意涵,以理解一個具有改造意涵的族群意識,如何激發多元文化元素,進而在社會實踐中成為批判文化創造的基礎。除此之外,本所提供社會學、人類學理論與方法的基礎課程,並搭配族群、多元文化主義、國族主義、文化研究等理論課程,據以理解族群建構的社會文化背景。 在專題上,不僅針對族群相關議題的探討,也強調多元文化的跨領域結合,並提供相關專題課程包括歷史、生態、經濟、觀光、性別、社區、宗族、文學、文化產業等內容。
指紋
過去五年中的合作和熱門研究領域
-
Much ado about nothing: alley life, dwelling ethics, and environmentalism of life in Taiwan
Chuang, Y. C., 11 4月 2023, 於: Inter-Asia Cultural Studies. 24, 2, p. 269-283 15 p.研究成果: Article › 同行評審
-
Jiang/Yun Zhijian (River/Cloud) dir. by Stan Lai (review)
Tuan, I. H., 9月 2022, 於: Asian Theatre Journal. 39, 2, p. 397-402 6 p.研究成果: Review article › 同行評審
-
「老鷹回來了」: 從新竹科學城到有機共和國
Chuang, Y-C., 1 12月 2021, 於: 考古人類學刊 Journal of Archaeology and Anthropology. 95, p. 45-88 44 p.研究成果: Article › 同行評審
獎品
活動
- 2 Invited talk
-
Association for Theatre in Higher Education(ATHE)
Hsin-Chun Tuan (Speaker)
10 8月 2016活動: Invited talk
-
Association for Theatre in Higher Education(ATHE)
Hsin-Chun Tuan (Speaker)
29 7月 2015活動: Invited tal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