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皇龍《五行生剋八重奏》(1979/80)的探究

    Research output: Contribution to journalArticlepeer-review

    Abstract

    《五行生剋八重奏》(1979/80)是潘皇龍「柏林時期」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奠定他日後創作方向很關鍵的作品。在此他找到了往後以中西合璧爲主的創作方向,尤其是以西方前衛的音樂手法來表達中國哲學與美學思想的創作理念。在此曲中潘皇龍主要想透過音樂來表達中國傳統宇宙觀-五行相生相剋-的思想。他主要藉自音樂結構的「增減」與「消長」所造成的緊張與鬆弛的音樂層面來詮釋五行相生相剋的精神。其所構成變化多端的音響層面及細緻的音色變化,成爲此曲迷人之處。此外,此曲也受到儒家、道家核心的音樂美學觀-大樂必易、大音希聲-以及其所影響之中國傳統音樂所啓發,而發展出以單音爲音樂基本結構的語法。本論文的中心意旨就是探討潘皇龍如何將中國傳統的音樂美學與語法,整合在一個以西方當代技法爲主的音樂中(西方當代音響樂派),同時也探討如何以這樣的音樂呈現來詮釋中國古代的五行生剋思想,而成爲一首潘皇龍式的中西合璧音樂創作。
    Original languageChinese (Traditional)
    Pages (from-to)75-94
    Number of pages20
    Journal關渡音樂學刊
    Volume6
    DOIs
    StatePublished - Jun 2007

    Cite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