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tract
潘皇龍(1945-)、曾興魁(1946-)、錢南章(1948-),在70年代至80年代初期留學德國期間的創作,大多數是他們作品中重要的代表作,在風格上,普遍出現比起他們其他作品更現代及前衛的現象。這些前衛的風格與他們所處留學地當時的音樂潮流有很大的關係。但是在這些現代音樂語法背後,這些作曲家主要所要表達的精神與內涵,卻是自身的文化傳統。他們想找出東方與西方文化、傳統與現代文化之間結合的可能性,藉此創新自身的傳統文化,同時找出自已創作的主體性。所以他們留德時期所創作的音樂作品之標題,幾乎都是與自己的文化傳統有關,例如潘皇龍的《五行生剋八重奏》、《因果三重奏》、《人間世》、《蝴蝶夢》等;錢南章的《孤兒行》、《詩經五首》;曾興魁的《物化》等。這三位作曲家留德期間所奠定的風格-以西方當代音樂語法結合自身文化傳統-,對其後來創作之發展,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因此本論文主要的問題意識是想要釐清這三位作曲家留德時期的音樂創作是根植於哪些自身傳統?他們是透過融合哪些西方音樂技法來達到創新傳統?三個作曲家創新傳統的方式有何不同?以及他們如何藉此來發展出自己創作的獨特風格?希望透過這些問題的釐清可以增進我們對於他們迴然不同的創作風格的理解。
Original language | Chinese (Traditional) |
---|---|
Pages (from-to) | 77-100 |
Number of pages | 24 |
Journal | 關渡音樂學刊 |
Volume | 8 |
DOIs | |
State | Published - Jun 2008 |